有这样一群人,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为挽救生命勇敢冲锋,用“生命火种”续写生命。他们不求被记得姓名,也不在乎鲜花与掌声,他们是当之无愧的“希望英雄”——造血干细胞捐献者。
段有合:能有机会救人一命是自己的幸运
段有合是施甸县仁和镇查邑小学的一名教师。2022年7月18日,他在相关医疗机构成功捐献208毫升造血干细胞,成为云南省第289例、保山市第21例、施甸县第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。
2021年5月,段有合在仁和镇加入中华骨髓库,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。2022年1月,段有合接到自己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的通知后,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捐献,他说:“能够有机会救人一命,是我的幸运!”2022年6月,经过高分辨配型和身体检查,段有合完全符合捐献条件。为了给患者提供更优质的造血干细胞,在准备捐献期间,他特意戒烟戒酒,并坚持锻炼身体。
2022年7月18日,段有合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,共捐献208毫升。“采集过程和献血差不多,整个过程很顺利,身体没有不适,只是有点麻麻的感觉。”完成捐献后,段有合最大的心愿便是患者能早日康复,同时,他也鼓励更多人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行列,一起为传递生命的希望贡献力量。(石 轩)
展开剩余46%熊玉瑾:能捐献成功是一种难得的缘分
熊玉瑾是昌宁天和医院的一名保洁员。2022年7月,她在昆明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成功捐献23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,为一位素未谋面的患者送去了重生的希望。
熊玉瑾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“缘分”始于2013年。常年在医院工作的她,因见证过不少生死场景,深刻理解了“救死扶伤”的意义,这让她在12年前就主动加入中华骨髓库,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。
2022年,距离加入中华骨髓库已有9年,时年43岁的熊玉瑾接到了中华骨髓库的通知,告知她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患者配型成功。
期间,曾有人提醒她,初筛和高配配型成功后都有反悔的权利,但她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:“做人要讲诚信,患者正等着造血干细胞救命,我不能见死不救。”随后,熊玉瑾在昆明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成功完成了230毫升造血干细胞的采集。
对于此次捐献,熊玉瑾从未后悔过:“很多患者可能一辈子都等不到合适的配型,能捐献成功是一种难得的缘分。”(昌 轩)
发布于:云南省股票配资大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