湿区(淋浴房内)用 U 型地漏,防堵能力强,头发不易卡;
干区(洗漱台附近)装 T 型地漏,长期不用也能防反味。
双地漏配合排水,干区再也不会积 “洗澡带出来的水”。
3. 双泄水坡:让水 “各回各家”
卫生间地面只做一个坡度?积水排不干净的根源就在这!
以挡水条为界,湿区地面向湿区地漏倾斜,干区地面向干区地漏倾斜,坡度至少 2%(每米降 2cm)。
挡水条要做 “制高点”,确保两侧的水只能流向各自地漏,互不干扰。
4. 高防水:墙面防潮 “不缩水”
墙面发霉?十有八九是防水没做够!
湿区墙面防水必须刷到 1.8m 高(淋浴区整面墙);
干区别偷懒:洗漱台、马桶附近至少刷到台面以上 30cm,避免溅水渗透。
嫌麻烦?直接全墙刷到 1.8m,现在防水材料不贵,多花点钱换长久干爽,值!
5. 门槛石:挡住 “门外水”
卫生间门口没装门槛石?难怪门外墙面总受潮!
门槛石选天然石材(如大理石),侧面无釉面也不吸水,能死死挡住卫生间内的渗水。
铺的时候记得比卫生间地面高 1-2cm,形成 “小台阶”,双重防漏。
6. 吸水脚垫:拦截 “鞋底水”
明明干湿区隔开了,干区还是有水?问题出在脚上!
淋浴房门口放一块软硅藻土脚垫,洗完澡踩上去,鞋底的水瞬间被吸走,不会带到干区。
别选硬硅藻土或普通棉垫,前者易发霉,后者吸水慢还难干。
答案是瓷砖里:平时用水的时候,水会渗进瓷砖里。待不用水的时候,再慢慢从瓷砖里跑出来,导致卫生间湿度居高不下。
想要避免这种问题,就要选一种不吸水的瓷砖。瓷砖的参数中有一项叫“吸水率”,吸水率越低,瓷砖内部的存水就越少。
7. 低吸水率瓷砖:从源头减少潮气
瓷砖选不对,墙面再干也会 “返潮”!
卫生间瓷砖认准 “吸水率≤0.5%” 的,尤其是干区 —— 吸水率高的瓷砖会 “藏水”,等水慢慢蒸发,整个卫生间就成了 “小蒸笼”。
釉面砖、通体砖都是好选择,铺贴前记得泡水阴干,避免后期开裂渗水。
8. 美缝:堵死 “缝隙霉点”
瓷砖缝发黑发霉?别只怪卫生没做好!
卫生间必须做美缝!普通填缝剂吸水易腐,美缝剂(选环氧材质)防水防霉,能把缝隙里的积水 “锁死”,还能防小虫滋生。
重点盯紧墙角、地漏周围、挡水条与地面衔接处,这些 “死角” 最容易藏污纳垢。
9. 优质玻璃胶:拒绝 “发黄发黑”
马桶、浴室柜、淋浴房打胶的地方总变黑?免费玻璃胶惹的祸!
工人自带的玻璃胶多是劣质货,干燥后有小孔,进水就发霉。
花几十块买罐 “防霉级硅酮胶”,让师傅施工时用你的胶 —— 不仅防霉菌,还能减少甲醛释放,一举两得。
做好这 9 件事,干湿分离才不是 “摆设”。卫生间从此干区清爽、湿区不积水,再也不用跟霉菌、潮气较劲。你家卫生间踩过哪些干湿分离的坑?欢迎评论区聊聊~
股票配资大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