◇山东率先建成“中长期+现货+辅助服务+零售”协调运行的完整电力市场体系,形成中长期市场稳定价格、现货市场发现价格、零售市场传导价格的价格机制
◇实时市场出清价格曲线每15分钟更新一次,一天之内会产生96个不同电价,每一个价格都反映了电网对应时刻的供需情况
◇在价格信号的引导下,各类新型主体虽执行着不同的运行原理和运营方式,却共同且主动为电网“削峰填谷”、促进新能源消纳作着贡献,破解新能源随机性、波动性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
文 |《瞭望》新闻周刊记者 陈国峰 贾云鹏
2015年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迄今十年间,山东立足能源消费大省、新能源装机大省的省情先行先试:2016年4月,山东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应运而生;2017年8月列入首批现货市场建设试点省份;2019年6月开启现货市场模拟试运行;2020年11月成为全国唯一电力市场建设综合改革试点省份;2021年12月,山东电力现货市场启动长周期不间断结算试运行,在929天连续运行后,于2024年6月转入正式运行,成为国网受端省份首家转正的省级现货市场。
新电改十年历程中,山东电力市场建设始终走在全国前列,累计取得50项“率先领先”“山东经验”。电力体制改革浪潮奔涌向前,山东何以乘风破浪、勇立潮头?
展开剩余87%先行先试筑牢能源保供基础
5月8日,陇东—山东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竣工投产,这是全国首个“风光火储一体化”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外送项目,也是“外电入鲁”的第4条直流通道。
2025年不仅是新电改的第10个年头,也是实施“外电入鲁”20周年。20年来,1.22万亿千瓦时省外来电跨越千里,输送到齐鲁大地,为山东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早在2016年,山东就通过银东直流跨省通道在全国实施了首例跨区电力直接交易,为跨省跨区电力交易做出积极探索。2024年,山东累计从省外购入电量1547.7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4.2%,其中中长期电量达到1546.9亿千瓦时,占比99.95%。
“通过省间中长期连续运营机制,足额落实送受电计划,帮助我们稳定全年基本盘。”山东电力交易中心交易部副主任杨光宇说,今年预计山东外电接纳电量将首次突破1700亿千瓦时,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0%,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电能支撑。
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大省,山东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,经济总量即将迈上10万亿元台阶。产业引擎强劲带动电力需求持续攀升,电力市场化改革为全省电力保供稳增注入澎湃动能。
长期以来,煤电在山东的能源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。随着落实“双碳”目标和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不断推进,新能源将逐步成为主力电源,煤电则向基础性、支撑性电源转变。随着煤电机组功能定位变化,煤电企业投资发展意愿降低,火电作为能源保供“压舱石”的地位如何巩固?
2021年,山东率先提出市场化容量补偿机制,有效解决市场化机组固定成本回收问题,成为全国电力市场改革的先行试点。2023年11月,山东高效承接国家煤电容量电价新政,新增煤电容量电价每年每千瓦100元,相应将用户侧容量补偿电价从0.0991元/千瓦时下调至为0.0705元/千瓦时,进一步保障煤电机组投资收益回收的同时,保持用电侧价格稳定。
“通过建立市场化容量补偿电价机制,兼顾了发电企业收益与用户负担,促进煤电向调节性电源转型。这一机制落地,不仅稳定了煤电企业的经营,也为新能源和储能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。”国网山东电力财务部电价处副处长程畅说。
针对新能源高比例接入带来的出力波动性和不确定性问题,山东建立多元化电力辅助服务市场,并创新建立国内首个爬坡辅助服务市场,有效应对光伏大发日上下午的双向爬坡需求。“光伏大规模接入后,其发电出力在上下午剧烈波动变化,为维持电力系统功率平衡,需要火电机组这类具备较强负荷调节能力的电源进行相应调整,这种调节就是爬坡辅助服务。”国网山东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现货市场处副处长张国强说。
火电机组参与辅助服务市场后,可通过提供调频和爬坡辅助服务获得补偿。2024年,山东辅助服务市场累计补偿费用超过18亿元,拓宽了传统火电厂的收益途径,最大化展现调节资源价值,更好地支撑电网安全稳定运行。
据悉,山东电力正在探索研究备用、惯量等新型辅助服务品种,推动独立储能等新型主体参与辅助服务市场,充分调动灵活调节资源主动参与系统调节,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。
健全机制完善电力市场体系
在电力市场建设过程中,山东依托省情、网情,创新打造“一个市场、一本规则”格局,率先建成“中长期+现货+辅助服务+零售”协调运行的完整电力市场体系,形成中长期市场稳定价格、现货市场发现价格、零售市场传导价格的价格机制,全面打造“架构合理、品种齐全、衔接有序、稳定高效、主体满意”的省级电力市场。
中长期交易在电力市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山东中长期市场在国内率先实现“休假不休市”——按照“D-2”每日开市、连续运营。所谓“D-2”,就是经营主体可以签订2天以后的中长期合约,此举可提高经营主体调整中长期合约的灵活性,实现与现货市场的无缝衔接。中长期交易采用“年+月+周+日”的交易模式,通过年度交易稳定基本盘、月度交易补足仓位、周和日交易实现灵活调仓,不同频次的交易类型各自发挥着作用。
目前,中长期交易形成双边协商、集中竞价、挂牌和滚动撮合4种交易方式,各交易品种间额度互通,大大提升了交易灵活性。山东电力交易中心数据显示,2024年,山东省内中长期结算电量为3784.9亿千瓦时,占比90%,有效稳定全年发用电预期。
如果说中长期市场是保供稳价的“压舱石”,现货市场则是供需变化的“指南针”。2021年12月,随着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全面放开、工商业用户全部进入市场,山东电力现货市场开始启动长周期不间断结算试运行。2024年6月17日,经历了电煤高价、供需波动、极端天气等多重场景考验,山东电力现货市场转入正式运行。“转正”后的第二个月,现货市场累计结算电量突破万亿千瓦时大关,是国网经营区内首个结算电量突破万亿的省级电力现货市场。
山东电力现货市场运营大厅工作人员介绍,实时市场出清价格曲线每15分钟更新一次,一天之内会产生96个不同电价,每一个价格都反映了电网对应时刻的供需情况。结合容量电价机制和山东省工商业尖峰电价水平,合理设置现货市场出清价格区间,日内峰谷价差最高达到1.58元/千瓦时,有效反映成本和供需关系。
“通过建立和完善现货市场机制,引导各类资源参与电网灵活调节,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,最终实现保供应、促转型、稳价格的多重目标。”国网山东电力调控控制中心现货市场处处长马强说。
为打通市场价格传导“最后一公里”,提高市场化用户参与交易积极性,山东以用户需求为导向,率先建设运营了基于现货模式下的电商式零售市场,为用户提供“一键式注册、网购式交易”的便捷服务体验。
山东宏昇铸造有限公司是一家小型金属加工铸造类企业,主要用电设备为熔炉。这家企业通过积极响应零售套餐的动态峰谷分时价格信号,精准协调生产计划并灵活调整员工班次。“按照零售套餐的价格引导,我们把高耗能的工序安排在了每天11时至14时谷段生产,平均电价降低至0.57元/度,同比降低21.9%,铁水耗能成本每吨压降609元。”公司副经理刘昌辉说。
零售套餐中“小时级”的动态分时价格政策,在助力企业降本增效的同时,还有效促进清洁能源消纳,降低二氧化碳排放。截至2024年底,山东共上线136款全电量价格联动零售套餐,647家用户签订使用,引导实现了“削峰250万千瓦+填谷500万千瓦”的负荷转移效果。
推动能源绿色转型
近年来,山东新能源发展保持强劲态势,风光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,是全国首个风光装机过亿的省级电网。新能源发得多,同时也要用得好,市场这只“无形的手”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山东持续探索新能源“入市路径”。位于烟台海阳的岛威国投风电场于2022年11月并网发电,共有71台风机,装机容量500兆瓦。2024年4月起,这个风电场主动由10%转为100%全电量参与现货市场。“100%电量进入市场,可以让我们参与市场直接定价,通过优化发电计划和营销策略来提高收入。”国家电投山东海洋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钮锋说。
山东电力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,2024年,省内263家集中式风电场站参与市场,其中,48家全电量参与市场的风电结算电量71亿千瓦时,215家10%上网电量按照现货市场结算的风电结算电量458亿千瓦时。2024年,全量参与市场的风电场通过优化市场交易策略,收益高于10%入市的风电场。
针对集中式光伏电站,山东则按照90%上网电量执行政府定价,10%按照现货市场价格结算的模式进行。山东省的相关实施方案明确,2025年底前风电、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全面参与电力市场交易。
多元主体“同台竞争”。山东电力市场不断拓展经营主体参与模式,建立了适应煤电、核电、新能源、储能、虚拟电厂等多元经营主体参与的市场规则。例如,针对抽水蓄能电站,2024年8月起,推动省内文登、泰山、沂蒙3家抽水蓄能电站的7台机组以“报量报价”方式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,电站可自主在电力市场买电抽水、放水卖电。数据显示,参与市场交易的抽水蓄能机组收益总体高于非市场化机组。
在政策机制推动下,山东的独立储能、虚拟电厂等新型主体也纷纷涌入市场:国内率先实现独立储能以“报量报价”的方式参与现货市场,首家实现新能源和配建储能联合参与市场,创新建立了虚拟电厂“电能量/调节量收益+容量补偿收益+可调节容量租赁收益”盈利模式,率先上线虚拟电厂现货价格联动零售套餐……
在价格信号的引导下,各类新型主体虽执行着不同的运行原理和运营方式,却共同且主动为电网“削峰填谷”、促进新能源消纳作着贡献,破解新能源随机性、波动性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。
为进一步拓展新能源消纳渠道、积极融入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,国网山东电力全力推进新能源大规模、常态化参与省间交易,建立国内首个具有自学习能力的负荷预测大模型,提高新能源富余能力预测准确度,做好省间现货信息披露及交易组织,顺利推动省间现货卖出。
2025年春节期间,山东首次成功组织省内全部集中式新能源企业参与省间现货交易,成为全国首个大规模组织新能源外送的受端省份。目前,全省共有258家新能源电站参与省间日前申报,累计中标电量3.8亿千瓦时,将富余新能源电量外送重庆、四川、上海等省市,通过市场手段实现清洁能源大范围配置和高效利用。
改革不息,奋斗不止。从“外电入鲁”筑牢能源根基,到容量补偿机制破解转型难题;从新能源破浪“入市”,到绿电飞驰“出省”……十年电改路,山东成功打造了示范先行的“齐鲁样板”。面向未来,山东将全力建设“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省级示范区”,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道路上继续领跑。
(《瞭望》2025年第29期)
股票配资大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